我家姓李,在柳树林村应该算是望族了,祖父兄弟三个,父亲兄弟四个,一个生产队一半以上人口都是我家的人。父亲是解放初的村干部,因为工作认真负责,积极肯干,又群众基础好,先后提拔做了村长、乡长、公社书记,后来又调到县里做了农林局长。以后就再没有升迁,因为父亲识字不多,文化水平较低,对政府新的方针政策理解接受较慢,有时有些跟不上时局发展和领导脚步。父亲虽然离开了柳树林,但是他仍然关心着村里的事情,柳树林的人有了病有了灾,或者难以解决的人际、生计问题,也总喜欢到县里找他诉说,以求帮助;父亲也总是无论亲疏,来者不拒,热情接待,乐于帮助解决。
父亲只上过两年私塾,读书不多,工作后,更加感到学习文化的重要,所以,对于哥哥和我的读书很看重,尽管家里缺少劳动力,还是让我兄妹俩到了入学年龄都按时入学读书。只是父母的过度关爱,无忧无虑的生活,让我们不能深刻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,学习不够刻苦努力,成绩平平。哥哥几次留级,好容易读到高中毕业,没有考取大学,复读了一年,还是没有考取。那年代,农村户口的人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,没办法,哥哥只好回家务农。幸好当地的小学校缺少教师,于是,由地方推荐,县教育局批准,做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。
我比哥哥小两岁,他回乡那年,我刚好进城读高一。我的性格和哥哥不同,热情活泼,喜欢运动,所以进入县中不久就当上学生会文娱部长,热心唱歌、跳舞和组织同学集会。课外活动太多,学习时间减少,所以,成绩也不够好。父亲常批评我太贪玩,时常为我的前途操心,忧心,怕我重蹈哥哥的覆辙。
与我同村同班的同学王小峰家庭条件不好,衣食艰难,学习成绩却很优秀。父亲就经常拿他给我做榜样,教育我读书要像王小峰一样刻苦、勤奋,鼓励我努力学习,成绩赶上王小峰。这让我很惭愧,又很反感。心想,王小峰有什么好?除了考试成绩比我多几分,为人处事,唱歌跳舞,组织活动,群众威信,哪一项比得上我?当面不好说,我就背后污蔑王小峰是“瘟公鸡”、“闷葫芦”;见他长得又高又瘦,还叫他“电线杆”、“麻秸腿”。放学回家,也不愿和他一起走,见了面,也不主动和他打招呼,说话。
王小峰虽然性情孤僻,与人寡和,却暗中喜欢我。他知道我父亲在县城当局长,家庭条件比他好,也不够喜欢他,见了我,总是怯怯懦懦的,不敢多说话;却又不愿远离我,他常常躲在一旁,偷偷听我说话,看我唱歌、